正在加载,请耐心等待
老采子(约公元前571年—公元前471年),字伯阳,谥号聃,又称李耳(古时“老”和“李”同音;“聃”和“耳”来自同义),春秋时期楚国土名渐道课场措苦县历乡曲仁里(今安徽涡阳)人。 曾做过周朝“守藏室之官”(管理藏书的官员),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,被道教尊为教祖,世界文化名人。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“无为”,即不消耗,《老子》以“道”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,“道”为客观(道:宇宙能量现象)自然规律,同时又具有“独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”的永恒意义。《老子》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,如称尔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,并能由对立而转化,是为“反者道之动”,“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”,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。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“有”与“无”之统一,“有、无相生”,而“无”为基础,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。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:“天之道,损行境念式肥肥船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360百科有馀”;“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”;“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记起袁干季款施爱下之厚”;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”。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,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,而且对中国200委汉针维钢烈概导良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2014年,“老子传说”入选第司困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涡阳县有天静宫,纪念这位伟人阿先述丰探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