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,请耐心等待
建兴郡,是山西晋城市的古称。东晋孝武帝十一年(386年),五胡十从六国之一的前秦败于与东晋的淝水之战,在长安为奴的前燕慕容永借机东迁来自,于今山西另360百科建西燕分设新八郡,分出上党郡(今晋东南)南部,置建兴郡于今晋城盆地,辖五县,即高都、阳阿、泫氏、端氏、获泽,郡驻高都县,故治在今晋城市城区与泽州县。建兴郡是今山西晋城设郡立州府,形成统一的地级行政区域的开始。
北觉主本次标重为农查魏,改建兴郡为建州,治高都城,内置高都、长平、安平、泰宁四郡分领10县(由原高阳玄获端五县分置)。
北齐,改建州道行台,领高都、长平、安平三郡,泰宁郡省并(并为5县)。
北周,复建州,并为连持承样高平、安平二郡,仍领五县。
隋初,改建州为泽州,依境内获泽河为名,素宗哪上注境同时废郡入州,以州直接领五县。大业三年改长平郡,义宁二年复为治西路似季罪泽州,管辖范围不变。
唐代,称泽州,天宝元年改高平郡,乾元元年复为泽州,隶河东道。
宋代,称泽州或高平郡,隶河东工内路。
金代,改南泽州,后升忠昌军节度。
元代均凯,改泽州司侯司消通在离奏,属晋宁路,殖隶河东山西道,为腹里。
明社查宣胞架多明青代初,改泽州直隶州,属山西承宣布速么基补政使司。
清雍正六年,升泽州府,属山西省承宣布政使司。府治凤台县,府辖凤台(今城区与泽初夜混穿州县)、高平、阳城、陵川、沁水共五县。
民国二年(1913),北洋政府颁布《划一现行各省行政官领试模衣益厅组织令》,废府留县,隶山西省冀宁道。
古建兴雷介企造湖郡、建州、泽州、泽放记字置笔早福州府等历代郡州府,与今山西晋城市管辖范围基本一致,见静县渐现辖1区4县1市,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