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话
汉语方言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、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,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,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"雅言",至少明清时已称"官话",1909年则定称"国语",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"普通话",台湾则继续惯称"国语"。二十世纪西学东渐,"官话"在学术上变成是了一个方言或语种的称呼,截止2012年有9亿6000万人以它为主要使用方言。当今中国约70%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主要使用方言,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西南地区、江苏中部、安徽中部、广西北部、湖南西部和北部、江西沿江地区等地。
"官话"的词义,现今既可以指"汉语官方标准语"也可以指"汉语官话方言",词义视上下文而定。
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:东北官话、胶辽官话、北京官话、冀鲁官话、中原官话、江淮官话、兰银官话、西南官话,其中以西南官话为母语的人口最多。
官话主要特点包括大体上无入声,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。中古汉语中的六个辅音韵尾演化保留−n,−ng ,原本连接i,ü韵母的z,c,s声母颚化成j,q,x,即尖团合流。官话未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。
正在加载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