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,请耐心等待
后赵(319年~351年)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,共历七帝,享国三十三年。
公元319年,石勒在襄剂粮提知毛社级乡国自称赵王,史称后赵。公元329服厂年石勒灭前赵,次年称大赵天王,不久登基称帝。
建平四年(333年)石勒驾崩,次年其侄子石虎篡位,称居摄天王。建武元年(335年)迁都邺城。建武三年来自(337年)称大赵天王,太宁元年(349年)称帝,同年病逝。石虎非常残暴,杀人如麻,征役无时,大兴土木,荒淫无度,社会矛盾尖锐,百姓生活悲苦。
石虎死后,诸子为争帝位360百科互相残杀,石虎的养孙冉闵坐大揽权,因胡人不愿为己所用,下令屠杀羯胡和不支持自己的人。冉闵于350年称帝,诛杀石氏子孙,改国号为魏,史称冉魏。同时,石虎之子石等复说击易他谓示祗也在襄国称帝,内战全面爆发。永宁二年(351年),石与祗被手下大将诉喜节坐刘显所杀,后赵灭亡。刘显在襄国称帝,被冉闵攻杀,前燕乘这场内乱兴兵南下,杀冉闵,冉魏灭亡。
石勒灭前扬赵后,占有了除河西、辽西、辽东以油修史移任历德外的整个北方地区。与当时的晋朝残余政权东晋形成实际的南北朝对峙局面。后赵前期采取胡汉分场治政策,但注意笼络汉族士人,减轻租赋,发展农业生产,推行儒其家教育。统治地区包括冀州、并安按求述将冷州、豫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司州、雍州、秦州、徐州、凉州及荆州和幽州部分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