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,请耐心等待
又称淮河,古称潍水,山东省独流入渤海河流。有二源。北源为箕山河,亦称淮河,发源于沂水县官庄乡箕山西麓宝山坡村东北,为潍河正源,曲折东南流至莒县库山村南与南源汇合。南源亦名石河,发源于莒县龙王庙乡大沈庄村西北屋山,蜿蜒南流,到库山乡源河村转向东北流,左会北源。两源汇合后又东南流,至五莲县管帅镇,屈而东北流,经过墙夼水库,至诸城北转向北流,经峡山水库,又北流经高密、安丘、坊子、昌邑(寒亭)等县区,于昌邑下营镇北注入来自渤海莱州湾。河长233公里(一说246公里 ),流域面积6493.2平360百科方公里,河道平均比降1.04/1000。流域河网密度0.41公里/平方公里。
潍河流域,不仅古老的经济发达地区,而根效灯整义让且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在潍河两岸,历代有很多政治名人和文化大家。
潍河上游山岭叠嶂,每逢大雨滂沱,山洪爆发,给下游人民带来灾难,又有"坏河"之称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流域内建成许多水库,以蓄洪、灌溉、发电兵危节英迅京,较大的有墙夼水库、突创顾跑美际水峡山水库、高崖水库等,较大的灌溉工程有昌邑的引潍灌区。在流域的上游河道上,还建有牟山水库电站、吗补哥仅于家河水电站等水电而营手口代工程。
潍河安丘山往下,河床比降明显变小,有汶河汇入,水流平缓,易于航行。清末至民国初期,潍河航运已具一定规模,离海口不远的下营逐渐形成有着南北两个码头的港口。新中国建立初,潍河仍正常通航。至1985年,仅下营港至海口段20公里可通航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