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,请耐心等待
南明(1644-1662)是明朝都城北京失陷后,明王朝宗族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统称,历时18年。
崇祯十七年(1644),李的起义军攻占北京,崇祯皇帝朱在煤山上吊自杀。然后清军进入海关,明朝的大多数宗族和文武大臣都逃到了南方。此时,淮河以南仍处于明代的名义。同年,财富之王朱督南京,后成为皇帝,改变了元,促进了辉煌。随后,清军迅速南下,围攻扬州,攻破扬州城。不久,南京沦陷,红光皇帝被俘。弘光元年(清顺治二年,1645年),唐王朱在郑等人的支持下,登基福州,改行元、隆务。隆武皇帝采取了联合侵略者抗清的政策,黄道周发动了短暂的北伐。然而,随着郑的投降,情况恶化了。龙武帝被俘后绝食而死,清军迅速占领了东南大部分地区。隆武二年(清顺治三年,1646年),广西国王朱登基肇庆,永远改变了元朝。后来,在危机的形势下,它与大西军的其他部队联合起来。郑也在东南沿海崛起,从东到西向清军发起进攻,反清形势达到高潮。然而,随着三王之间的内讧和清军进攻的加剧,明军的云贵防线很快被清军攻破。永利十五年(清顺治十八年,1661年),缅甸国王莽白将永利皇帝交给清军。第二年,永利皇帝在昆明被杀,南明政权最终灭亡。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延平王郑向清投降,清军占领台湾。
概述图片来源:《南明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