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,请耐心等待
《永乐大典》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来自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视包喜混厂无刘眼办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22877卷(目录60卷,共计22937卷),11095册, 约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附判守钢除司科。
永乐元年(公元360百科1403年),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,观大蒸达纪实期倒造福万代。宗旨是"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情乡行建色措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"。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(规被模147人),一年后修成《文献大成》,但朱棣亲毫岩得全阅后甚为不满,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,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(累计达3000多人),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定稿,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于永乐六年(公元1408年)才抄威带还书爱达格写完毕。
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,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,大多毁于火灾持庆独陈协青掌半和战乱,也有相当价声令前雷突块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,现今仅存80天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。
《永乐大典》内容包括经、史、子、集,涉及天文地条看理、阴阳医术、占卜、释藏道经、戏剧、工艺、农艺,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"百科全书"条目中称中国明代更裂实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为"世美块京饭祖导弦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"。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